導讀:這篇優質的數學論文范文有2500字符。寫的題目主要是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分析”。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邏輯思維較差,上課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想要發表論文。可以直接聯系網站的李老師(QQ/微信:請看本文頂部)價格低!
想看更過范文可點擊:小學數學教師論文
作者:馮振煥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邏輯思維較差,上課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的主要內容,課堂參與度較低,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都不能有效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問題與對策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中重點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意識比較活躍,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解決數學能力都能夠在思維能力的影響下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1]。

(數學論文)范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
(一)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意識不強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較大,教材中的主要學習內容都要依賴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不強[2]。多數學生都是在教師講授完主要的知識之后,就不會主動學習和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生來講較難,
許多學生對于教師在課前布置的預習內容也不夠重視,根本不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這種情況導致了學生只是對課本中的知識比較了解,如果是換了一種形式,學生就會出現比較迷茫的狀態,嚴重影響了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也不能夠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二) 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教材設置的內容有差距
小學教材的設置符合教學大綱的需求,體現了知識的復雜性,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這種現實情況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有限,在學習數學問題時會出現很多問題,對于數學知識的迷茫,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影響。
(三) 學生的思維模式僵化
在課堂學習中,很多學生理解了教師在課堂中講授的主要知識,但是當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只是變化的幾個數字之后,學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學生的思維模式僵化,不能夠做到對問題的舉一反三[3]。
實際上,無論是在日常練習題還是在考試之中,很難遇到和教師講授的一模一樣的問題,數學的問題具有靈活、多變特點,學生應該抓住問題的規律,考慮到問題要考察的知識點,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和解題思路,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對策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相對形象的教學情境[4]。
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第二單元《比長短》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實物教學的方式,具體比較不同事物,或者相同事物的長短,讓學生對長短概念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將教師講授的主要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促進數學教學更好的展開。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習主要內容,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實際操作,對自己身邊的非立體圖形進行平移和旋轉,看圖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得到有效提高,思維能力也不斷得到增強。
(二) 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較難的數學問題
在數學的學習中,許多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概念對于學生來講較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授較難的問題,將相對抽象的問題變的具體化,找到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數學解題能力[5]。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數形結合的方式運用到解題當中,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單純記住求面積公式,這種教學方式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學生在將來遇到不同圖形的求面積問題或者混合圖形的求面積問題時,
依然會出現迷茫的情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掌握具體學習方法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內容,而非掌握具體的問題,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三) 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類比、歸納的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歸納出類似的題型解題方法,方便學生學習,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以小數時,教師可以利用歸納、類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講授1.8×1.5時候,可以運用拆分的方式進行計算,先算出0.8×1.5的結果,再和1×1.5的結果相加,也可以將1.8寫成2-0.2的形式,將2×1.5和0.2×1.5的結果相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學生僵化的學習模式,
讓學生更好掌握數學解題技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總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小學數學學習有重要影響,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解題規律和技巧,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參考文獻:
[1]王玉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中文信息,2023(6):193.
[2]唐琴.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赤子,2017(29):212.
本文鏈接:http://m.zaixiuxing.com/2525.html
本站論文范文來源網絡,若內容不實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進行刪除!原文鏈接: » (數學論文)范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分析